市綠化市容局負責(zé)人在市政府新聞發(fā)布會上表示,上海自去年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,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減少了5%。今年,上海將加快推進垃圾分類減量試點,力爭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控制在每天0.74公斤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的可行性正在研究之中。
垃圾減量對城市和市民都有利,但是推出垃圾收費,首先還是應(yīng)該得到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。
垃圾收費是一個新的收費項目,事關(guān)市民切身利益。如果缺少了市民的理解和支持,那么收費就容易陷入尷尬:強行收費的話,容易導(dǎo)致市民的抵觸情緒,或者采取措施回避垃圾減量問題。這樣就有違垃圾收費制度的初衷。
所以,推行垃圾收費之前,必須讓市民充分地參與討論,通過媒體討論、意見征集與反饋、聽證會等形式,讓垃圾減量成為社會共識,讓公眾知曉垃圾收費目的何在,垃圾減量對市民有什么實際好處,收上來的錢會如何使用。而且,這種討論應(yīng)該是公開、透明、互動的,而不能是封閉、單向的。
垃圾收費不是目的,更不是終點,因此,要讓垃圾收費真正起到效果,同時也讓城市更美好,最根本的還在于讓環(huán)保意識深入人心,讓居民深入了解垃圾減量的現(xiàn)實意義和作用,使居民自覺減少垃圾的產(chǎn)生,這才是減少垃圾總量最重要的工作。